(一)、"中華第一移"
2010年2月,主持完成的上海市原民立中學四號樓移位工程的施工和設計,合作單位同濟大學與上海AG登录器特種土木工程有限公一起申報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上海市原民立中學四號樓移位工程被中央電視台CCTV1、新華社、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、上海東方衛視、上海電視台外語頻道等多家電視媒體,人民日報、人民網、文匯報等多家國家級報紙集中的全方位的新聞報道。
中央電視台CCTV1新聞報道該工程創造了"建築奇跡"、"世界古建築移位曆史上史無先例","施工難度在世界古建築移位曆史上尚屬首次";新華社、人民日報、文匯報報道"中華磚木古建築第一移" (詳見附件)。
1.1、這棟古建築的曆史地位:
(1) "大中裏"是老上海市的名片,是上海古老的石庫門區域。
(2) 九十高齡的歐洲城堡式花園住宅--民立中學四號樓是上海市優秀曆史保護建築,是這片石庫門區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築,移位保護對於保留老上海"記憶"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。1.2、這棟古建築移位技術的曆史地位:
主要有四個磚木結構古建築行業的前所未有,以及四個磚木結構古建築行業新突破。
1.2.1四個磚木結構古建築行業的前所未有:
(1)、與世博地鐵專線13號線站點交錯施工,給古建築的安全保護增添了極大的難度。這樣的技術難度和施工環境在建築移位行業史上前所未有。 |
|
 |
|
|
|
|
|
 |
|
|
|
|
|
|
|
|
|
(2)、古建築必須經過磚砌的簡易防空洞,這在建築移位行業史上也是尚無先例。
(3)、磚木結構古建築年代之久、麵積之大、重量之重、技術之複雜真正實現了斜向斜坡移位,在古建築移位行業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,查遍國內外資料,隻有移了800㎡的,1800㎡的沒有。
(4)、磚木結構古建築嚴重的"年老體弱"和先天不足實屬罕見,一到三層大空間,大空間麵積占總麵積達58%,應用了AG登录器申請的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四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,確保移位的安全順利進行。一到三層大空間,大空間麵積占總麵積達58%的國內外行業沒有過。
1.2.2四個磚木結構古建築行業新突破是:
(1)、往往在初始推動時會產生大的振動和裂縫,是建築移位一個最危險點,這次初始推動時,不僅倒放在托梁上的五糧淳酒沒倒下,倒滿酒杯的酒一滴也沒掉出,這是國內外移樓行業的新突破。
(2)、由憑經驗到精確計算的突破。
(3)、由外科式監測到全體位監測的突破。
(4)、由點加固到全方位體係、節點和重點的加固。 |
1.3中華磚木古建築第一移
歐洲城堡式花園住宅(民立中學四號樓)係四層(目前國內成功移位的磚木結構層數最多)的磚木結構古建築,原建建築麵積約2100㎡,保留磚木結構建築麵積約為1820㎡(目前國內成功移位的磚木結構部分建築麵積最大),磚木結構建築高度17.475米(目前國內成功移位的磚木結構部分高度最高),建築移位總重4000餘噸,移位距離57.637米,斜坡平移升高40厘米、斜向方位角128.49度移位到新址(目前國內第一個麵積800㎡以上成功斜向斜坡移位的磚木結構古建築)。
除中國外,有資料記載的外國移樓是40餘棟,而有資料記載的中國移樓是140餘棟,所以中國的移樓數量和科技含量是走在前列的。
所以無論從層數、磚木結構部分麵積及磚木結構部分高度等指標看,還是從技術難度和施工環境上,嚴謹地得出是中華磚木古建築第一移。
"中華磚木古建築第一移"的精確論證(詳見附件38)
原文摘自《人民日報》人民網(網址:http://sh.people.com.cn/GB/138654/10893857.html) |
|
 |
|
|
|
|
|
|
|